首页 | 政策文件 | 博士后制度政策 | 正文

吉林农业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 日期:2024/02/26
  • 编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办公室
  • 点击率:


第一章    

第一条 为推动学校博士后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学校发展需求的全职博士后队伍,充分发挥博士后队伍在我校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5〕87号),以及《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20 号),结合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二条 博士后管理工作实行校、院及博士后合作导师(以下简称“合作导师”)三级管理体制。学校成立以主管校领导为组长,人事处、计划财务处(资金结算中心)、科技管理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保障处(饮食服务中心)、保卫部(处)、工会(妇委会)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博士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领导、组织、协调、规划、建设等重要问题的研究决策。 

第三条 领导小组下设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挂靠人事处,是博士后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站申报及评估考核,统筹博士后招收及进出站管理,完成博士后科技服务,协调各单位做好博士后管理工作等。

第四条 在学校博士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有关职能部门协助做好博士后的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一)人事处负责博士后进站审批、报到、工资待遇、社会保险、职称评审以及住房安排等工作。

(二)计划财务处(资金结算中心)负责博士后日常经费及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经费的管理工作。

(三)科技管理处负责博士后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科研工作阶段性检查和科研成果的鉴定、申报、管理以及知识产权管理等工作。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负责外籍博士后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及居留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办理;港澳台籍博士后参照中国籍博士后办理相关手续,并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备案。

(五)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保障处(饮食服务中心)负责博士后家具等生活用品的配备及管理保障等工作。

(六)保卫部(处)负责博士后户口迁移工作,并协助办理博士后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落手续。

(七)工会(妇委会)负责博士后在站期间子女的入托、入学等工作。

第五条 各流动站所在学院由一名学院负责人分管博士后工作,学院应成立5-7人的博士后工作考核小组,由分管博士后工作的学院负责人、合作导师、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分管学院负责人任组长,并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工作。流动站所在学院具体负责以下工作:

(一)健全流动站组织建设,博士后中期和出站考核工作,对其职称评定提出意见或建议;

(二)制定学院博士后管理工作细则、流动站发展规划;

(三)督促合作导师做好博士后的业务指导与管理工作;

(四)建立必要的信息收集和归档制度,完善博士后工作信息化建设;

(五)组织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的中期检查和学术报告会,对博士后科研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供帮助;

(六)审查博士后出国访学等申请并提出意见;

(七)审批博士后申请延期、退站等工作。

第三章  博士后合作导师

第六条 博士后合作导师是博士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者及合作者,为博士后提供必要的科研工作条件。

(一)博士后合作导师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术道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深,研究经费充足,具备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在岗教师。

(二)博士后合作导师需有在研的国家级课题和充足的科研经费,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合作导师负责对所招收博士后人员的科研工作进行全面指导,负责确定博士后工作协议中主持课题及发表论文等有关条件。

(三)学校设立“优秀博士后合作导师”荣誉称号。学校按以下条件每两年评审考核一次,“优秀博士后合作导师”须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两项:

1.两年内招收博士后进站人数不少于2人(退站不计),且博士后出站不少于1人(未达到出站要求不计);

2.两年内指导的博士后获得“香江学者计划”、“博新计划”、“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等以上人才项目不少于1项;

3.两年内指导的博士后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青年基金)或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

4.两年内指导的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不少于2项;

5.两年内指导的博士后,自然科学类:至少在中科院二区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三区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篇;人文社科类:至少在中科院四区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者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

6.两年内指导博士后申请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博士后为第一发明人,或合作导师排名第一,博士后排名第二)。

(四)对于获得“优秀博士后合作导师”称号的,学校同意对其延期博士后经费给予每年每人8万元的支持。

(五)学校将加强博士后合作导师的管理和考核,博士后期满(三年内)出站达不到要求或退站人数超过2人的合作导师,暂停其招收资格一年。

第四章  招收类型及进出站标准

第七条 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可以招收博士后;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非设站单位可依托有关流动站招收博士后。

第八条 博士后流动站招收类型

(一)流动站自主招收。

(二)与工作站联合招收:由工作站与我校联合招收的博士后,其各项经费全部由工作站承担。

(三) 创新实践基地招收:创新实践基地依托我校招收的博士后,其各项经费由创新实践基地承担。

第九条 博士后申请基本条件: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申请进入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领域或人才紧缺的自然科学领域可适当放宽进站条件,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领域不超过40周岁,自然科学领域不超过38周岁),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第十条 博士后招收类型

博士后招收类型根据博士后入站前业绩分为师资博士后和普通博士后两类,各项经费(包括博士后基本薪酬、福利待遇、科研经费等)由国家和学校承担。

第十一条 工作站博士后类型

入站条件由工作站与我校流动站联合审核。博士后的各项经费(包括博士后基本薪酬、福利待遇、科研经费等)均由工作站承担。工作站须支付学校管理费1万元/人/年,学校将管理费按学校、学院1:1比例分配;导师指导费由工作站与导师协商,在工作协议中明确;出站标准由工作站在工作协议中明确,按协议执行。

第十二条 博士后出站标准

普通博士后出站标准  

自然科学类:必须以吉林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合作导师为通讯作者,在中科院四区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篇,或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

人文社科类:必须以吉林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合作导师为通讯作者,在中科院四区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篇或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

师资博士后出站标准按《吉林农业大学师资博士后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第五章  进站申请与审批程序

第十三条 申请者在“中国博士后”进行网上申请,同时按博士后申请指南要求提交书面申请材料。

第十四条 学院组织5-7名专家组成考核小组,对申请人进行遴选,审核申请材料并形成学术部门考核意见。

第十五条 博士后考核工作小组将申请材料整理后上报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再上报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待批复后通知博士后本人,办理进站手续。

第六章  在站管理

第十六条 博士后在站工作时间原则上为24个月,在站时间可在2-4年内灵活确定。博士后一站或二站两期在站时间总共不得超过6年。如博士后提前完成研究计划,经批准,可以提前出站,但在站时间不得少于21个月,生活补贴发放至出站当月。博士后可挂职锻炼,但在流动站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两年。

第十七条 博士后进站时签订《吉林农业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协议》(以下简称“工作协议”)。进站3个月内应完成开题,并提交《开题报告》。进站时未提交学位证的,进站半年内应将本人的博士学位证书原件交博士后管理办公室验证,未提交博士学位证书原件做退站处理。

第十八条 博士后进站后,视同教职工管理,在站期间必须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工作协议”规定完成学校和学院要求的各项任务。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应按《吉林农业大学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执行。博士后在站期间的考勤按学校现行教职工考勤规定执行。如有违反,按《吉林农业大学教职工考勤暂行规定》给予相关处理。情节严重者,给予退站处理。在站期间因病或其他原因连续请假半年以上者,学校有权解除“工作协议”,为其办理退站手续。

第七章  科研项目管理

第十九条 在站博士后结合在站期间研究工作内容,每年至少申报一次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第二十条 鼓励在站博士后根据国家、省市等基金的管理办法申请各类科学基金,具体事宜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经费由科研、财务部门按照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办法进行管理。博士后科研办公场所及实验室面积分配按教职工待遇执行。

第二十一条 学校对博士后在站期间取得的科技成果享有所有权。博士后在站期间在国内外发表有关论文、出版著作时,应标注“吉林农业大学”。其他涉及知识产权的成果应按《吉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执行。

第八章  出国交流

第二十二条 学校鼓励博士后通过短期访学、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申请国家公派出国项目、自主联系国(境)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等形式进行出国(境)交流,拓展国际化视野,提高国际化水平和能力。

第二十三条 经合作导师、所在学院同意和学校批准,本人提交出国申请,并签订协议书,可带薪赴国(境)外机构进行联合培养与交流。出国后每半年向合作导师、所在学院和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汇报研究进展,出国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逾期不归者做退站处理。

第九章  博士后考核及奖惩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考核分中期考核和期满出站考核;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招收的博士后,由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自行考核。

(一)中期考核

经正式批准,进站时间满12个月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参加中期考核。考核标准为:

1.合格:综合素质较高,工作认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团队协作关系良好,能按博士后研究计划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2.不合格:德、能、勤、绩、廉表现较差或有退站所规定情形的,视为不合格。

(二)期满出站考核

经正式批准,进站时间满24-48个月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均须参加期满考核。考核标准为:

1.优秀:综合素质高,工作刻苦认真,科研作风严谨,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按时按量完成《工作协议》中规定的研究计划,全勤在站工作,没有学术不端行为,同时取得超出《工作协议》外的工作任务。

2.合格:综合素质较高,工作认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团队协作关系较好,按时完成研究工作计划,达到《工作协议》要求,没有学术不端行为。

3.不合格:德、能、勤、绩、廉表现较差或有退站所规定情形的,视为不合格。

第二十五条 考核结果的使用

(一)中期考核合格以上者,按博士后年薪操作办法发放第一年相应绩效年薪。

(二)期满考核优秀者,发放校优秀博士后证书。学校招聘时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三)中期或期满考核不合格者,设站单位应责令博士后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做退站处理,并缴纳违约金5万元。

第二十六条 博士后中期、期满考核的组织

博士后一般应在进站满12个月后进行中期考核;在工作期满出站前1个月完成期满考核,在站工作期限应不得少于21个月或超过4年。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期满考核的,应提交书面材料说明情况,申请延期,无正当理由超过3个月未做考核者,视为不合格。

第二十七条 年度考核

流动站自主招收的博士后人员需纳入学院的年度考核范围,主要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工作表现和出勤情况,博士后的教学课时量不作为主要考核内容。

第二十八条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对博士后工作的有关评估标准和要求,加强对博士后流动站及合作导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博士后指标分配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以退站:

(一)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在站期间发生重大工作责任事故,情节严重者;

(二)在学术上弄虚作假,影响恶劣的;

(三)受警告以上行政处分的;

(四)因病连续请假6个月、无故旷工连续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以上的;

(五)擅自离校或出国逾期1个月未归者;

(六)在站工作期满,无正当理由不办理出站手续或在站时间超过6年的;

(七)不能履行协议所规定的各项任务或中期期满考核不合格在3个月内整改仍不通过的;

(八)进站半年内仍未取得国家承认的博士学位证书的;

(九)提供虚假材料获得进站资格的;

(十)因其他情况不适合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

第十章  薪酬待遇

第三十条 薪酬待遇

(一)博士后实行月薪制。

1.一类博士后(师资博士后)年薪合计为 25万元人民币(税前,含五险个人部分);

2.二类博士后(普通博士后)薪酬按月发放,7000元/人/月(税前,含五险个人部分)。

(二)博士后研究人员中途退站、自动离站或前一站工作少于21个月的,按博士毕业生待遇执行。

第三十一条 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招收博士后经费构成:博士后的各项经费(包括博士后基本薪酬、福利待遇、科研经费等)均由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承担,需在联合培养协议中明确。

第三十二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奖励标准与教职工一致;在站期间发表的以吉林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的论文,奖励标准与教职工一致。

第三十三条 外籍博士可根据其学术水平申请相关类型的博士后,其待遇及出站标准参照相关类型博士后待遇。管理参照国内博士后的管理办法,由人事处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共同管理。

第十一章  住房(公寓)管理

第三十四条 学校为家不在本地的博士后人员提供博士后公寓并配置基本生活设施。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的博士后由工作站负责解决,学校不安排入住博士后公寓。

第三十五条 本人或配偶在长春市已有住房或公租房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原则上不再安排博士后住房。本省长春市以外地区来我校做博士后研究的人员,本人或配偶在原单位已有住房的,原则上安排合住套间,单身的博士后人员安排博士后公寓合住套间。

第三十六条 入住博士后公寓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合作导师签字,学院签署意见,并加盖学院公章后交学校审核。

第三十七条 博士后居住公寓的使用期限应与其在站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年)一致。博士后工作期满出站后,必须及时从公寓迁出。博士后中途退站或期满出站后,在通知后一个月内搬离博士后公寓,未按时迁出公寓的,学校将缓办该博士后档案及工资关系转移手续,并按优惠市场租金标准收取房租。超过3个月仍未搬离的,按照旅游业市场房租标准费用收取。

第三十八条 延期使用博士后公寓。经批准延期出站的,经所在学院、合作导师、人事处批准后,方可在延期期间继续使用博士后公寓。延长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2个月,延长期内可按周转期租金标准(300元/月/人)收取;延期超过12个月,按优惠市场租金标准收取房租。

第三十九条 特殊情况下的公寓清理。博士后在规定限期过后仍未搬离博士后公寓,经多方联系无法找到本人,或者因其他原因无法清出公寓而影响公寓正常使用,或者拒不搬出公寓的,人事处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学校住房管理规定和租住协议,清理公寓住房,并搬离室内所存物品。清理时,公寓内物品等如有遗失,由其本人承担,学校概不负责。

第十二章  职称评审

第四十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职称评审不占学院职数,学校依据《吉林农业大学职称评审办法》设置博士后研究人员职称评审(研究员系列)条件。

第四十一条 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可根据本人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在我校或联合培养单位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如在我校参评,评审条件参照学校职称评审的办法及标准执行。

第十三章  档案、户口迁移及其配偶、子女的随迁

第四十二条 博士后进站时须将人事、组织关系转到我校。

第四十三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户口可以随其流动,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四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其未成年子女入园、入学有关事宜,按吉林省及我校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五条 博士后期满出站后,凭博士后证书和其他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

第十四章  延期

第四十六条 因工作需要延长博士后工作的,需填写《延期申请表》,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延期。可申请延长1-2年。工资档案关系没有转入我校的,一般不做延期。

第四十七条 达到以下条件之一,方可申请延期:

(一)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或中国博士后一等以上基金资助;

(二)参与合作导师在研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排名前3);

(三)创新团队或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且有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级重大科研项目。

第四十八条 延期待遇。经学校评审获得批准延期的,延期期间的薪资待遇由学校和合作导师共同负责。未通过学校评审批准的,延期期间的待遇由学院和合作导师与博士后商定,在补充协议中明确。延期须在期满前3个月提出,由学校组织审核。

第十五章  出站和退站

第四十九条 博士后出站必须严格按照协议书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接受专家组的考核,考核合格者准予出站,考核不合格者限期整改,6个月内仍不能通过者,做退站处理。

第五十条 博士后的出站报告须当作一次公开的学术报告,由学院组织5-7名专家,其中至少有一名校外专家(博士生导师),考核小组最终形成考核意见,按照学校相应职务的标准提出职称任职资格的建议。

第五十一条 出站考核合格的博士后,向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提交出站材料,经吉林省人社厅有关部门审批通过后办理相关手续。出站考核不合格者按退站办理,学校不接收有退站经历人员的进站申请。

第五十二条 博士后期满出站,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流动站招收一、二类博士后完成出站考核,达到学校当年招聘条件的,优先录用。

第十六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涉及的论文署名均为独立、第一作者,且合作导师为通讯作者,项目应为第一负责人,署名单位为吉林农业大学。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执行,原有《吉林农业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由人事处负责解释。